发布时间: 2024-06-17 访问量: 336
作者: 克里斯廷·内夫
这本书讲了什么?
当你开始触动内心,或者内心被触动时,
你会发现它深不见底,混沌一团,浩瀚无边。
你会发现竟有如此多的温暖、仁慈以及空间。
——佩玛·秋卓
1.置身于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到底有多少人真正对自己满意过呢?自我感觉良好,特别是体验到自身优于一般人的价值感,非常短促易逝;而些许的不足似乎就是一场失败。
2.正如我已经给出的定义,自我关怀包含了三个核心的成分。
第一,它需要善待自己,也就是说要以友爱的方式理解我们自己,而不是严厉地批评和指责。
第二,它需要认识到共通人性,感受到与他人之间在生命体验上的契合,而不是被自己的痛苦所孤立和隔离。
第三,它需要静观当下,即对我们的体验持以平衡的觉察,而不是忽视或者夸大我们的痛苦。为了达到真正的自我关怀,我们必须具备并且融合这些基本的元素。
3.我们都更容易关怀他人、包容他人、理解他人,却忽略了自己!
自我关怀是当今社会高压下人们共同缺少的一种心理能力。因为自尊、自我批评的主流地位,人们在善待别人的同时,却不能同样善待自己。
4.作者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心灵之窗,让我们承认自己的苦难与不完美,并且关怀自己,爱自己。人非万能,总有人比我们做得更好,在坦然接受这一切后,我们才能重新感受到快乐与幸福,并能更加爱护他人。内夫博士通过许多经典的研究结果、个人经验、实用练习和幽默故事,让每个人都学会如何转变不良的情绪模式,让自己变得更健康、快乐、幸福和高效。
5.本书通过自我关怀、静观、共通人性的讲解与练习,帮大家找到与自己和解的办法。学会自我关怀,也就掌握了反转生活的力量。
作者简介:
克里斯廷·内夫(Kristin Neff):
得克萨斯大学人类发展学副教授。心理学—自我关怀领域创始人。十几年前,她首次把自我关怀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和终身研究方向,并成为了这一领域的先驱人物。内夫博士在国际上开设了自我关怀的课程,她的理论著作也被译成十几种语言在世界传播。
试读
那么解决之道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停止评判和评价自己。不再给自己贴上“好”或“坏”的标签,以开放的心态接纳自己。友善、关切和体恤地对待自己,就像对待朋友甚至陌生人一样。我们从没有像虐待自己一样虐待过任何人。
自从我脑子里闪现自我关怀的想法之后,我的生活随即发生了变化。那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人类发展博士学位的时候,我正对博士论文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那段时间我的婚姻刚刚破裂,我经历了人生的低谷,处处充满了羞愧,心灰意冷。我想报名参加当地佛教中心的冥想训练班可能会有所帮助。在洛杉矶的郊区,母亲的开明和包容让我在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对东方的宗教很感兴趣。但是我从来没有对冥想认真思考过,也不曾研习过佛教哲学,我对东方思想的接触更多地源于加利福尼亚的新时代阵线。作为探索的一部分,阅读莎朗·萨兹伯格的经典之作《慈爱》,使我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我知道佛教对关怀谈及很多,但是我从没有考虑过关怀自己可能和关怀他人一样重要。从佛教的观点来看,只有学会了关心自己,才能真正地关心他人。如果你继续评判和批评自己,却努力善待他人,就会人为地划分出一条边界,从而导致隔离和孤立感。而这恰恰与统一性、互容和博爱——所有宗教的终极目标——背道而驰。
还记得我与未婚夫鲁伯特的谈话,我认识他是在每周一次的佛教团体见面会上,当时我感触良多。“你的意思是在你窘迫的时候应当对自己好一些,或者当你经历艰难的时候要对自己充满关怀吗?我不知道……如果我对自己过于关怀了,难道我不会变得懒散和自私吗?”我思索了一会儿才明白过来他的意思。但我也逐渐意识到,自我批评尽管得到社会的赞成,却丝毫没有帮助,它只能让事情变得更糟。若自我批评了,我反而会感到不称职和不安全,并且向周围的朋友抱怨自己的挫败感,甚至于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因为我害怕随之而来的对自己的痛恨。
鲁伯特和我都慢慢地学会不再依赖外部关系去满足对爱、接纳和安全的需要,其实这些感受我们可以自给自足!这意味着,其实我们能给予自己的比能给予彼此的更多。我们俩都被自我关怀的概念所打动,以至于在岁末我们的婚礼上以“我发誓要帮你拥有对自己的关怀,那样你才会健康和幸福”一语结束自己的誓言。
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我跟随一位研究自尊的重要学者进行了两年的博士后训练。我想更深入地了解人们如何决定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很快,我获知自尊并非心理积极健康的终极标志。尽管数以千计的文章已经论述了自尊的重要性,研究者最近也开始指出人们为了获取和维持高自尊感陷入深深的陷阱:自恋、自我沉醉、自我愤慨、偏见和歧视,等等。我意识到自我关怀或许是对自尊无休止追求的变通之法。为何如此说?因为它同自尊一样对自我批评进行了保护,但是却没有必要把自己看成完美无缺的超人。换言之,自我关怀包含了高自尊的益处却没有其坏处。
在我获得位于奥斯汀的得克萨斯大学的教职资格时,遂决定一旦安定下来,我将进行有关自我关怀的研究。尽管还没有人从学术的角度对自我关怀进行过界定,更别说对其进行研究了,但我明白这会是我一辈子的事业。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自我关怀呢?它到底意味着什么?一般而言,我发现描述自我关怀的最佳方式就是以人们更为熟悉的经验开始——对他人的关怀。毕竟,关怀都是一样的,不管它指向自我还是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