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 -pdf、txt、mobi、kindle、epub电子版下载

发布时间: 2025-07-10    访问量: 120

作者: [英国] 哈耶克

内容简介

哈耶克在本书的序言中这样谈这本文集的内容的:“初看上去,收集在本书中的这些论文所关注的论题似乎是各不相同的,但是我希望读者很快就能够发现,其中大多数论文所讨论的问题实际上是密切相关的。的确,这些论文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从道德哲学的问题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问题;从经济政策的问题到纯经济理论的问题;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大多数论文中,我却是把上述问题当作同一个核心问题的不同方面来看的。……”

做人不要太低调,做事就要开头炮,如今正是风华正茂,青春年少,能笑就多笑。

试读

本文的题目确实有些含混不清,但是这绝非偶然。的确,本文的题目所论涉的主要是这样一个问题,即有关不同社会成员所持有的知识的假设和命题在经济学分析中的作用,然而这绝不意味着这个主题与另一个也可以在这个题目下进行讨论的问题毫无关系,而这个问题就是:形式性的经济学分析(formal economic analysis)究竟在何种程度上传达了有关现实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情的知识。实际上,我的主要观点认为,人们可以把一些同义反复的说法(tautologies)——经济学中的形式性均衡分析(formal equilibrium analysis)实质上就是由这些同义反复的说法构成的——转换成一些命题,而只要我们能够用那些有关如何获得和传播知识的明确陈述充实那些形式性的命题,那么这些命题就可以告诉我们现实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情的各种因果关系了。简而言之,我所主张的乃是这样一种观点:在经济理论中,亦即在唯一关注经验因素之含义及其因果关系进而得出结论(从理论上讲,这些结论无论如何都是可以进行检验的 (1) )的那一部分理论中,经验因素实是由一些有关获取知识(the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的命题构成的。

也许,我应当首先提请你们注意这样一个颇具意义的事实,即晚近以来,人们在不同的领域中为了推动理论研究超越传统均衡分析所具有的局限性而做出了相当多的努力,但是这些努力很快就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一些研究的结论乃是以我们就某个要点所做的假设为基础的——即使这个要点与我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至少也是有关预见(foresight)的观点的一部分。我认为,一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最初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有关预见之假设的那个讨论领域,乃是风险理论领域(the theory of risk)。 (2) 富兰克·H.奈特(Frank H.Knight)的论著在这个方面所产生的激励作用,完全可以证明它的深刻影响远远超出了这个特殊的理论领域。事实表明,论者们在此后不久提出的一些有关预见的假设,对于解决不完全竞争理论(the theory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中的棘手难题(亦即垄断和寡头等问题)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此以后,越来越显见不争的是:第一,在探讨货币和工业波动这类更显“动态”(dynamic)的问题的过程中,论者们就预见和“期望”(anticipations)所做的假设也起到了同样重要的作用;第二,更有甚者,论者们从纯粹均衡分析中借用并引进到这些领域中的那些概念,比如说均衡利率(an equilibrium rate of interests)这样的概念,也唯有根据有关预见的假设才能够得到恰当的界定。这些情形似乎表明,在我们能够解释人们为什么会犯错误以前,我们必须首先对人们为什么应当永远正确这一点做出解释。

从一般意义上讲,我们似乎都认识到了这样一个道理:唯有根据有关预见的假设,我们才能够阐明均衡概念本身,尽管我们尚未就这些基本假设的确切内容达成共识。关于这个问题,我将在本文的稍后部分进行讨论。此刻,我只想表明这样一个看法:从眼下的情势来看,不管我们是否想对静态经济学(economic statics)的边界做出界定,也不管我们是否想超越它的边界,我们都无力回避有关预见的假设在我们的论证过程中究竟应当具有何种确切的作用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这是否有可能只是一种偶然的现象呢?

正如我在上文中所指出的那样,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乃是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在这里只能够对一个所涉范围更加广泛的问题中的某个特殊方面进行讨论;实际上,我们本应该在一个更早的阶段上就直面这个所涉范围极其广泛的问题。的确,只要我们试图把那个同义反复的系统——亦即那些构成了均衡分析主要内容的系列命题(由于这些命题只是作为我们讨论之出发点的那些假设的转换形式,所以这些命题必定是真实的)——适用于一个由众多彼此独立的个人构成的社会情形,那么就一定会产生在本质上与我们在上文提到过的那些问题相类似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一直认为:第一,我们在纯粹分析中使用的均衡概念本身以及相关的分析方法,唯有在被用来分析一个个人的行动的时候,才会具有明确的意义;第二,当我们把这个概念用来解释诸多不同个人间互动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已经步入了一个颇为不同的领域,而且还在不知不觉中引入了一个具有全然不同性质的新因素。

我确信,有许多人都不相信这个隐含在整个现代均衡分析之中的趋势会把经济学变成纯粹逻辑学的一个分支部门,亦即由一系列自明的命题构成的知识部门——就像数学和几何学一样,它们只受内在自恰性(internal consistency)这个标准的检测。当然,他们也没有耐心去认真考虑这个问题。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人们却似乎认为,只要这个过程被推进到足够远,那么它就肯定会产生一种自行救济的办法。当我们从我们有关经济生活事实的论证中把那些事实上属于演绎的部分提取出来的时候,我们不仅把我们论证中的一个要素当作一种纯粹的选择逻辑(Pure Logic of Choice)彻底地分离了出来,而且也把另一个为人们视而不见的因素分离了出来,并对它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我对晚近把经济学变得越来越形式化的种种趋势所做的批评,并不是说这些趋势发展得过头了,而是说它们尚未被推进到足以把这门逻辑学分支完全分离出来的程度,而且也不足以把探究因果关系的工作恢复到确当的地位,亦即把形式性经济理论当作一种与数学相同的工具加以使用的地位。

然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我能够证明我的观点即这类纯粹均衡分析的同义反复命题(tautological propositions)并不能够被直接用来解释社会关系之前,我必须首先证明:第一,如果均衡这个概念被用来解释一个个人的行动,那么它就会具有 明确的意义;第二,这种意义的内容究竟是什么。一些反对我的观点的论者有可能会认为,正是在这种有关个人行动的情形中,均衡这个概念才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如果有人想在这种情形中使用这个概念,那么他只能够说,一个孤立的人始终处于均衡的状态之中。虽说上述“一个孤立的人始终处于均衡的状态之中”的说法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它却依旧只能够表明,这是一种误用均衡概念的典型方式。实际上,真正与此相关的问题并不在于一个孤立的个人本身是否处于均衡状态之中,而毋宁在于他所采取的行动当中究竟有哪些行动是彼此均衡的。均衡分析中的所有命题,比如说相对价值将与相对成本相符合的命题,或者一个人会使任何一种要素在其不同用途中的边际收益均等化的命题,都是关于行动间关系的命题。当一个人的某些行动能够被理解成某项计划中的一部分的时候,他的这些行动就可以被视作是处于均衡状态之中的。只有当实际情形就是如此的时候,亦即只有当所有这些行动都是在某个同一时刻而且也是在一系列相同情势中加以决定的时候,我们对这些行动间相互关系所做的陈述——也就是我们从我们关于该人的偏好和知识的假设中推论出来的陈述——才具有适用性。在这种均衡分析当中,作为我们研究出发点的所谓“基据”(datum),实是相关的人所知道的所有事实(除了他的趣味以外),亦即他知道其存在(或者相信其存在)的情况,因此严格地讲,这些所谓的“基据”并不是客观事实。我认为,牢记这一点非常重要。正是由于这一点,我们推论出来的那些命题才必定是一些先验有效的命题,而且我们也才能够使我们的论辩在逻辑上保有它的自恰性。 (3)

从上述的讨论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两个主要的结论:第一,只有当一个人持续采取的先后行动都是同一项计划中的一部分的时候,他的这些行动之间才会存有某类均衡关系;因此,这个人所具有的相关知识所发生的任何变化,亦即会致使他修正自己计划的任何变化,都会打乱他在他的知识发生变化以前所采取的行动与他在此之后所采取的行动之间的那种均衡关系;换言之,一个人只有在他的预期被证明是正确的期间内所采取的行动才能构成均衡关系。第二,由于均衡是行动间的一种关系,又由于一个人所采取的行动从时间上讲必定是相继发生的,所以显见不争的是,就赋予均衡这个概念以任何意义而言,时间的推移便是至关重要的。我之所以认为这个问题值得一提,实是因为许多经济学家都未能在均衡分析中给“时间”留有一席之地,而且还据此声称均衡必须被视作是一个没有时间性的问题。我认为,这种观点实是一种无稽之谈。

本站所有数据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处理。
联系我们:zgl9888@163.com  湘ICP备2021007205号
友情链接  诸葛前沿
Copyright©2023  每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