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领》约翰·汉尼斯 -pdf、txt、mobi、kindle、epub电子版下载

发布时间: 2025-08-17    访问量: 75

今日重点推荐由【美】约翰·汉尼斯所著《要领》

比尔·盖茨,马化腾,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等……极力推荐的一本书。

作者其人:

约翰·汉尼斯,斯坦福大学第10任校长,谷歌母公司Alphabet董事会主席,思科、创锐讯等科技公司的董事会成员。计算机体系结构宗师。美国国家工程研究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集“图灵奖得主、创业家、大学校长、非营利组织负责人”于一身。

这本书讲了什么?

1.《要领》是汉尼斯校长给“要成为领导者”之新生代的领导力讲义,以自己“在事上磨”的真实案例来现身说法,总结 自己“满脸污泥、汗水和血迹”地在竞技场中拼搏的习得,凝结成十条归真求是的“领导要义”。

2.要领,还有一个重要的意蕴,就是“要去领导”,要去领导的那种强大意愿——这是常被忽略掉的一项领导力的基础,一个以为是“缺省”人人都有但其实许多人很“缺乏”的基础。乐见其成者众,勉为其难者寡。领导者的意愿与意志,不是去发号施令、坐享其成,而是要去担当、去服务、去冒险、去滚石上山,去以“异见”“歧见”让人“看见”并一起“实现”。《要领》,是写给有为者而非有位者的领导指南。

3.领导力是什么?

说到底,是能力、眼光、胸怀和勇气。

“领导”一词,在中文里有太多内涵,似乎是职位,是地位,是西装革履、光鲜亮丽的照片。但做过就知道,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无一不是在泥泞中摔打,饱受折磨,独自忍受那些夜不能寐的苦、万箭穿心的痛。但到你登台的时候,仍旧精神抖擞、光彩夺目地出场罢了。

4.自信

在大多数外行看来,自信是领导力的核心要素。毕竟,如果你对自己制定的战略和自己的角色都没有自信的话,就无法领导他人。没有人愿意追随一个优柔寡断或者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的领导者。那么,自信的核心是什么呢?

真正的自信绝非“戴着自信的假面”,也不是欺骗式的虚张声势,更不是最糟糕的错置的自大,而是一种对自己能力和性格的真实认知。这种认知不应源于傲慢的情绪,而应源于谦逊的态度。傲慢会蒙蔽我们的双眼,让我们只为自己的强项沾沾自喜,却对自己的弱点置若罔闻,对他人的优点更是视而不见,久而久之,就离犯下灾难性的错误不远了。但谦逊,却让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还欠缺什么并及时补救。谦逊让我们真正建立自信。

5.勇气

勇气既是许多伟大领导者共有的品质,也是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下的领导者需要具备的特质。勇气可以让一个领导者在困境之下坚定目标,同时在必要的时候调整方向。因此,勇气是领导力的一项基本原则,达成组织的核心使命离不开勇气。

6.最后5章将介绍作者在推动斯坦福大学发展以及将其推向一个新高度时所采用的方法,包括如何描绘学校的发展蓝图,如何鼓舞斯坦福大学的成员共同实现这些愿景。这些章节将涉及合作、创新、求知欲、讲故事的能力和遗绩5个领导力工具。

在我们努力提升自我、成为领军人物的征程中,这本书会是那盏照亮前路的明灯。

试读

积极自由地去开展创新活动

学术界和产业界最大的不同在于时间维度和看待风险的态度。我的经验是,在大学这样的组织中,你会看到更多的创新是源于好奇心或是意外的发现。为什么会这样呢?通常学者的工作是没有明确的时间期限的,他们不需要急迫地推出产品以应对市场竞争,也不需要承担因此带来的风险。的确,学者们不需要设计并制造出完整的解决方案或产品,他们只需要努力在某个领域做到领先或是去验证一个新的想法就可以了。因此,他们可以很从容地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展研究,也因此会有许多意外发现。没有下季度的业绩压力,也不用去考虑明年要推出什么新产品,学者们有更自由的时间去开展那些可能会改变世界的基础研究。实际上,这些在未来有革命性意义的研究比渐进式的改善对社会的贡献更大。

30年前,我们在斯坦福大学着手创办美普思公司时,就意识到了这是微型化的新时代,感谢半导体技术和摩尔定律(Moore’s Law),这让我们了解到面前的机遇如此丰富。那时英特尔和摩托罗拉公司已经拥有制造微型电子计算机的能力,而且处理能力可以集成在1~2个芯片上。这种被称为微处理器的新型芯片已经在改变整个科技世界。

身处斯坦福大学,我们所看到的是,类似微处理器这种被看作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发现,实则最初的版本只是为产品化而设计的解决方案。英特尔和摩托罗拉公司都急于将产品推向市场,尤其是英特尔公司还受到与日本合作公司的合同制约,因此做了很多妥协。相比企业,学者不需要做出这些妥协或担心兼容性的问题,我们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去开展研究。这是在大学实验室工作的特殊优势。我们可以很奢侈地提出宏大的问题:如果现有的微型计算机甚至是大型主机的设计方式其实并不适合微处理器会怎样呢?

最终的结果是,美普思公司简化了计算机功能结构中的指令集系统。事实证明,这对计算机行业和电脑及主机游戏行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际上,如果你年龄超过25岁,你就不可能没用过带有MIPS(每秒百万条指令)芯片的设备。

商业领域是否可能创造出类似MIPS的技术或产品呢?或许最终也有可能,但学术界会继续设计出更加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并从设计伊始便加以完善,这对新设计理念的产品化应用至关重要。

毋庸多言,随心所欲地去开展研发工作确实也会大大增加MIPS设计彻底失败的概率,或是会因太过不切实际而无法得以应用,许多工业界的工程师就认为我们的实验室原型产品无法大规模商用,做出“真正的计算机”。这就是问题之所在。在大学实验室里,你可以承受这些风险,做基础的前沿研究并因此获益,不用承担什么负面影响。相反,如果只追求做出带来渐进式改善的研究则不会获得广泛关注。

创新驱动创业

我已记不清曾多少次与学生们进行过这样的交谈。同学们通常会开门见山地说:“我想创业。”当我问到他们掌握了哪些技术时,他们的回答通常是“嗯……目前还没有,但是我很想创业!”我会提醒这些同学伟大的创业公司都源于伟大的技术发现,至少也要做出创新应用,例如eBay、爱彼迎(Airbnb)、优步(Uber)等。创新会为睿智的创业者带来巨大的机遇,绝不是开了家创业公司,就能研发出创新技术。

大学的研究环境为创新提供了自由的氛围,在学校里,学者们可以摆脱实际应用层面的束缚。这里有许多领域的开放性问题可供研究,比如,在宇宙大爆炸后的几微秒内发生了什么?虽然这些问题非常引人注目,但很多研究项目仅仅只停留在有趣的层面,而另一些研究项目却可以产生重大发现并得以实际应用,很难讲孰优孰劣。的确,只有一小部分研究既能带来知识体系的巨大进步又能快速创造出新产品或孕育出新企业。

走出校园,走进商业世界,对创新的期望会有所不同。市场的制约会让选择变得更少,让失败的成本更高。即使一些创新只带来微小的进步,仍有可能带来盈利;但任何发明只要不受市场青睐,就无法创造任何收益。在商业世界中,创新意味着要制造或提供人们想要的东西,即使人们还不知道自己需要它。

“不要问客户需要什么,因为创造未来不是客户的职责,应当是我的工作。”这是史蒂夫·乔布斯的经典哲学之一。这一点在iPhone这个产品上展示得淋漓尽致。想必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自己有多需要一部智能手机,直到他们手上拿到它。别忘了,那时人们至少已经拥有移动电话和手持个人助理设备中的一种,或者两者皆有,而乔布斯把两样产品融合到了一起,突然间,人人都需要一部iPhone。

还有一些颇具标志性意义的创新。我有幸见过雅虎和谷歌最初的演示版本,的确都让人惊叹,不由脱口而出:“啊哈!”雅虎令我感受到万维网(World Wide Web)可能会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而不仅是便于科学家或技术人员进行沟通;而谷歌则让我看到了更先进的搜索引擎,而且谷歌的算法远比现有市场上的其他产品先进。在我们见到这些产品前,完全无法想到会需要它们,而现在离开它们我都无法生活。

创新中的合作伙伴

学术界与商业界共生的真正力量在于可以让创新想法与商业实践相结合。因为在校研究生和教授们可以享受自由的研究环境,往往全新的概念和灵光迸发的想法会在大学中产生。但只有当这些想法被开发为应用,并有潜力带来经济效益后,才不会被束之高阁。风险投资机构、政府部门以及那些有雄心壮志的创业者的角色就是通过他们的工作,把这些想法产品化或基于此提供新的服务,让全人类因此受益。

谷歌就是最好的范例。在谷歌面世之前,我们使用Alta Vista搜索引擎,这也是一款很好的产品,显然比之前其他的搜索引擎都好用。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当时还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当他们用年轻人的眼光去审视Alta Vista时,发现机遇就在眼前。应用全新算法、近乎痴迷地投入、找到正确的计算结果后,谢尔盖和拉里有了更为先进的解决方案。后面加入团队的谷歌公司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则更了解用户,懂得获取用户信任的重要性,正因此,谷歌为人们提供了超越同类产品的搜索引擎服务。

最为特别的是,谷歌会根据用户的喜好而不是广告主的诉求推送搜索结果。它基于用户的搜索行为选择广告投放,而不是用广告影响用户的搜索结果。这种公开透明、可信赖的经营模式在谷歌的主页上也有所体现,谷歌本可以在这里销售广告位,但这只是一个让用户输入搜索关键词的简洁页面。对用户信任的重视和更优的算法,使得谷歌迅速占据了搜索引擎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回顾历史上那些最成功的企业,尽管他们的创新都是在学术环境中孕育出来的,但学者们可能无法像公司领导者那样做出经营选择。简而言之,把一项研究发现或者新技术推向市场,需要专业人员来做,而这不是学术研究所能涉及的。但两者对于产品的成功都至关重要。首先,如果没有亲自做过,我们无法真正了解在研究成果市场化的过程中会遭遇哪些问题。其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做出的选择,那些权衡利弊后做出的决定,对结果的影响跟最初的研究发现一样重要。简而言之:学术界与产业界,彼此需要。

本站所有数据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处理。
联系我们:zgl9888@163.com  湘ICP备2021007205号
友情链接  诸葛前沿
Copyright©2023  每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