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9-02 访问量: 60
作者是村上敦伺。
内容简介
这是普通上班族的日常:
一周工作五天,每天朝九晚五,然后期盼周末……
周末终于到了,但一眨眼就过完,又要开始新一周的循环往复。
想赚钱,渴望假期,但两者不可兼得,于是满世界都是到不了的远方……
何为高级零工?
摆脱职场束缚,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和人生。
凭借自身技能高效变现,用50%的时间获得100%的财富。
而剩下的时间,就尽情交付梦想吧!(当然,你的梦想也可以是赚钱)
作者简介
村上敦伺
1977年出生于札幌。IT咨询顾问,职业球迷。于东京理科大学毕业后,进入外资咨询公司埃森哲工作。2006年作为独立咨询顾问创业以后,确立了“半年工作,半年旅行”的生活方式,过着半年赚满一年的钱,余下半年去旅行的生活。在从事面向大企业的咨询工作的同时,成功地进行了“世界足球杯环游旅行”,访问了世界杯的32个参赛国。另外,还在全国各地进行演讲,向更多的人传递从事自由职业的技巧。
著有《世界足球环游旅行》(共同创作),《百倍享受日本足球球迷生活的方法》,《前往巴西世界杯的方法》等。
试读
“半年工作,半年旅行”这种生活方式
说起自主创业,也许在一些人的想象中,就是在确定某种商业模型后,通过雇佣、投资、借贷的方式进行一番大规模创业。
本书所述内容并不涉及这种大事业型的创业,而是介绍了如何利用上班时培养的技术,无风险地从事自由职业的方法。
本书的主体介绍了工作取舍的策略,以及如何在维持上班族时期年收入的同时取得长假的生活方式。长假长则半年,短则一到两个月。
也许很多人认为:这种好事是不存在的吧!但实际上真的有这样的好事。
我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10多年以来,我一直按照“半年工作,半年旅行”的方式生活着。
2006年,我从外资咨询公司埃森哲辞职,成为个人咨询顾问(个人独自承接业务的自由咨询顾问)。此后,我每年只拿半年时间进行工作,余下的半年则用于看球赛或者去世界各地旅行。
下表所示的是我12年来在海外旅行和作为咨询顾问工作的时间段。顺带一提,年表中的空白时间段表示我不是在家宅着就是在东京找工作。
无论日本国家足球队的比赛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举行,我基本每年都会去现场观赛。对于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和奥运会,我也从不缺席。截至目前,我共计去55个国家旅行过。
虽说是“半年工作,半年旅行”,但实际上我并没有将每年以6个月、6个月的形式进行划分。有好几次,我都是在进行咨询工作超过一年以后才办理的离职。所承接咨询项目的时长也是一个月到一年以上不等。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
最近我与委托人交涉,希望将劳动时间降至原先的60%(也就是说,如果原先平均每周工作5天,现在则每周工作3天,一天工作8个小时),挑战一种全新的工作形式——3天工作,4天自由。
笔者最近12年的年表
不熟悉咨询行业自由职业者的人,大概会有这样的疑问:你究竟是如何实现如此自由奔放的生活的?本书将对下列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
①只工作半年,钱真的够用吗?
②怎么找到这样的工作?
③要成为自由职业者,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④除了咨询顾问,哪些职业的人可以当自由职业者?
⑤四五十岁也可以通过自由职业过活吗?
也许有人会指责说,“反正也就那样。因为你原来是外企咨询顾问,才能搞这一套把戏”。但我反对这种指责。
但凡从事的是技能或技术在市场上有一定价值的职业,你都可以去从事自由职业。比如系统工程师、设计师、商人,抑或是医生、护士等需要国家级资格证的职业都符合这一条件。
另外,从事着人事、经理等综合性岗位的人,也可以通过业务代理的方式从事自由职业。
以我的经验为基础的方法论,基本上已经在咨询业、IT业得到了证实。而关于其他行业的自由职业,我则采集了各种文献以及同为自由职业者的人的经验,并总结了方法。
顺带一提,我在埃森哲并不是特别优秀的咨询顾问。在一年一度的人事考评中,我还得过2分(满分5分)。
但自由职业并不需要综合实力特别优秀的人才。即使整体并不优秀,如果你能握有在特定领域中拔尖的技能,也是可以从事自由职业的。本书也清楚地列明了诸如此类关于自由职业所需个人技能和特性的条件。
至今还是工薪族的朋友曾在见面的时候对我说:“真羡慕你这种自由啊!”每当这种时候,我都会回答说:“如果这样的话,你也可以试着从事自由职业嘛。”但他们都没有迈出第一步的勇气。如果这本书能对大家起到助推的效果,我会十分欣慰。
我决定追寻真正的自由
首先,我将以自己辞职并从事自由职业的经历现身说法,希望可以给你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28岁的时候,我从公司辞职了。
22岁,我以应届生的身份加入埃森哲。此后的6年间,我对公司也没有什么不满。公司员工如果想要获得长期休假,只需要提前几个月申请。申请通过后,该员工即可获得两周左右的带薪假期。
2006年,我甚至奇迹般地得到了时长为3个月的个性化休假,得以在现场观看德国世界杯足球赛。
在世界杯现场观赛期间,我有机会和全世界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交流。这些人中有和我一样休长假的上班族,也有很多前来享受世界杯的自由职业者。这些自由职业者是在普通的工作生活中很难遇到的人。我常常和他们通宵畅饮,并由此对这种自由的生活日益心生向往。
休假结束后,我又回归了充斥着激烈竞争的普通上班族生活。
这样日复一日不断地工作,把工作当成全部人生的日子,真的好吗?
这是我学生时代想象的生活吗?
经过一番自问自答,我得到了否定的结论。
我的辞职并不突然。在辞职前,我与同届入社的前同事聊了聊。这位同事当时在做个人咨询顾问。他一语道破:“你既然升上了经理的职位,即使从事自由职业,工作也会纷至沓来。”就这样,我在国外被所遇见的自由的人们触发了辞职的念头。此后,又经过审慎的考虑,我递交了辞职申请书。
2006年9月,公司为我举办了离职送别会。在录像的最后,我留下了这样的发言: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何为人生的幸福?何为人生的目的?’,我无法脱口而出。为了定义人生的要素,我辞职了。”
从那之后已经过了11年,我依然不能回答别人诸如“人生的目的”之类的大问题。但我确立了“半年工作,半年旅行”的生活方式,过上了享受足球和旅途等爱好的人生。我现在可以挺起胸膛地说:“我是幸福的。”
体验过完全自由后明白的事
成为社会人后,你有没有过有钱又有闲,并在几个月内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经历呢?
我2006年从公司辞职后,用了几百万日元跑去加拿大温哥华上语言学校,这笔资金是我的退职金和此前攒下的存款。
在温哥华的每一天,我真的非常自由。英语学习卡壳的时候,我就去加拿大旅旅游,冬天的时候还南下去了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休息了一个月。当时我突然想去看看马丘比丘的遗址,故而又从温哥华出发去南美洲旅游了两星期。
总之第二天干什么都可以。我获得了完美无缺的自由。现在的我边回忆这段时光,边充实地过着每一天。
当然,形形色色的人也有不同的价值观。每个人情况不同。也许有的人会对完全自由产生不安感。有些人与我相反,喜欢生活有制约感。这些人更适合继续上班,而不适合从事自由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