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天性》小沼势矢 -pdf、txt、mobi、kindle、epub电子版下载

发布时间: 2025-08-30    访问量: 54

出版发行:东方出版中心

地址:上海市仙霞路345号

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并不只是要适合自己这么简单。

“学习方法”虽然有很多,但有的方法适用于所有人,有的方法因人而异,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你的大脑。A的大脑、B的大脑与C的大脑拥有各自不同的特性。所以对于A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可能并不适合B或者C。适合自己的大脑且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存在的。本书将会帮助你找到适合你自己大脑的学习方法。

前言

学习了“学习方法”后,效果大不同

这是一本介绍“有效的学习方法”的书。“学习”是从我们降生起,直到人生最后一刻都持续着的、贯穿了我们整个生命的终身任务。

我们会从父母、老师、朋友、长辈或上司,甚至一些被称为人生导师的专家那里学到各种各样的东西。

要说人生是由持续的学习行为组成也不为过。

然而,学习虽然应该是持续一生的行为,但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却很少有机会去学习“学习的方法”。

如数学、语文等科目,确实有非常丰富的学习内容;尤其是在大学,学校会准备各种各样包括校园文化在内的充满魅力的学习内容,这也是为了能够招收到更多的学生。

最近不仅是课堂上的内容,补习学校中明星讲师团队的多媒体课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其“教学方法”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好的教学方法的老师会很受欢迎,每次上课时甚至还会有很多学生站在教室后面旁听。

那么,接受教育的学生,以及我们这些职场人的“学习方法”又是什么呢?

很多人的实际状态是:在根本没有机会去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甚至在还没意识到这一点的情况下,就开始从学校、职场中学到知识。

撰写本书的契机便是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有这样的想法——我们要有自己的学习方法。

目录

CONTENTS

前言

第一章 为什么他学习那么好 明明花了同样的时间做了同样的习题,学习效果却不一样
使用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K君与一味模仿他人学习的N君
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成效的学习方法
为什么他记忆力那么强
营造有助于回忆知识的环境秘诀
正式考试时容易紧张的最主要的原因
脑科学领域中“缓解紧张”的方法
使学习热情得以持续的大脑构造
保持学习热情高涨的秘诀
为什么会有不擅长的科目
战胜弱势科目的攻略
通宵学习真的有效果吗
掌握了学习要领的人是什么样的
你的目标是及格还是满分
创造明确的“未来记忆”
学习的障碍只有三个

第二章 适合自己大脑的学习方法 托业考了350分的大学生
讨厌学习的人因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学习的效果是由二者相乘的成果决定的
任何人都可以复制的学习方法真的存在吗
为了取得成果,除内容和学习方法之外的必需品——决定学习效果的方程式
“学习方法热”的弊端
不管别人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大脑分为三大类型
建立适合自己大脑的学习模式
关于学习模式的注意事项
5分钟即可知道你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诊断测试
你属于哪种学习类型?——如何解读“学习模式诊断测试”的结果
三大学习类型的活用事例
与辅助学习模式相结合,学习更高效

第三章 使学习效果最大化的“学前准备” 学习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不可或缺的学前准备
能够取得飞跃性学习成效的“学前准备”
明确目标——学前准备之一
迫不及待想付诸行动了,设立目标的方法
明确前提——学前准备之二
帮助你明确“前提”的问题合集
确定学习方略——学前准备之三
树立全局观——学前准备之四
帮助你树立全局观的方法
观察榜样是怎样学习的——学前准备之五
越想独自学习,效果反而越不佳
制定时间表——学前准备之六
建立学习小组——学前准备之七

第四章 将脑力最大化的学习方法 学习,质比量更重要
是否能够有意识地进入心流状态
将“心流状态”应用到不同学习模式中的方法
单次学习多长时间效果最佳
为什么适当的休息很必要
熟练操控大脑中潜藏的“工作兴奋”
如何在没有干劲时迈出第一步
脑科学认可的“碎片时间”的有效利用方法
在碎片时间内可以做的事
不让自己后悔的“便签笔记法”
利用“条件反射”进入学习状态
有意识地屏蔽消息
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的“结构化学习”
擅长历史的小E的学习方法

第五章 能够提高“回忆能力”的反复学习法 有效回顾学习内容的秘诀在于复习
制作复习笔记的两个优点
复习笔记的制作工具
复习笔记中应有的内容
制作复习笔记的要点
如何有效利用睡前时间
在你的枕边备好便利贴
在输出思维的指导下加强学习效果
以输出为目的建立学习小组
及时调整时间表
在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丹麦学到的事
在“森林幼儿园”中所看到的教育的未来
50%的劳动时间创造出140%生产力的秘密
结语

试读

第一章

为什么他学习那么好

明明花了同样的时间做了同样的习题,学习效果却不一样

“为什么他学习就这么好呢?”

你脑中是否也曾出现过这样的念头:明明上着同样的课,花了同样多的时间,做了一样的习题,取得的成绩却大不相同。如果自己也能跟别人一样,花更少的时间更高效地学习那该多好!

当你打开这本书时,一定多多少少抱有着这样的愿望。

我们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学习成效。

那么,擅长学习的人与不擅长学习的人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难道是与生俱来的能力,或是得益于好老师和教材,还是学习的方式不一样?

也许这些都没错,但是我认为,擅长学习之人与不擅长学习之人的区别在于——其学习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的大脑。

有些人的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大脑,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最大的学习成效。相反,如果一直使用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很难取得应有的学习效果。

我经常参加各种咨询会及研修班,每年会接触到500多名咨询者。在这些学生之中,有的人能够马上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并取得一定成果,也有的人无法做到。在我最初开始这项工作之时,也不清楚其中的缘由。但是随着对他们的深入观察,我才发现,他们的不同之处正在于“是否使用了适合自己大脑的学习方法”。

下面我就讲述一下那个让我发现这一问题的故事。

使用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K君与一味模仿他人学习的N君

曾经有两位参加我的研修会的学生,分别是K君和N君。他们两个人年纪相仿,彼此把对方视为好的竞争对手,惺惺相惜,但最后他们的成绩却大相径庭。

K君能够将在研修会中学到的知识迅速转化为自己所有,并能够实际运用到生活与学习中。当时,K君正在经营着一家公司,他将在研修会中所学内容活用到了公司员工的培养中,使公司的业绩蒸蒸日上。他还曾高兴地向我汇报,他们公司的业绩创了历史新高。

但另一位N君却总是很难得到他想要的成果。他在研修会的中期学习得非常拼命,研修会学习结束之后他也认真复习,但却依然没有什么成效。

因为他并没有将所学运用到具体的行动中去,就算有,也往往半途而废。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他。见到这样的状况,我决定想办法帮助一下N君。此时我想起了收获颇丰的K君,于是去向他请教学习秘诀。

“用什么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够像你这样取得卓越的成果呢?”我直接向K君提出了这个问题。

K君对我说了这样一番话:

“小沼先生,我觉得这是因为我大致清楚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所以才能够将研修会中所学立刻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并取得成效。也可以说,我能够把在研修会中学到的知识变成我自己的。比如说,我一边听着耳机中播放的雨声一边投入学习和工作,注意力就会特别集中。我听音乐的话就完全无法集中注意力,只有下雨的声音才会让我最大限度地集中注意力。因为知道了这一点,所以在我想集中注意力在工作或复习研修会课程内容的同时进行头脑风暴的时候,我总是会打开手机听着雨声。这样一来,拓展公司业务的点子也会逐渐浮现在我脑海中。”

实际上,K君非常明确地意识到了“怎么做才能够让自己集中注意力”。

另外,我也同样去采访了N君。但是N君却并没有像K君一样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我的问题,N君是这样回答的:“迄今为止,我尝试过各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我听说一边听音乐一边学习能够集中注意力,于是马上去试了这个方法。但是,当我听着音乐学习时却反而无法集中注意力思考了。我听说站着学习比坐着学习更能够使头脑清醒,也去试了试。但是即便如此,我也无法保持注意力集中,到最后什么也没做成。小沼先生,是不是因为我真的很无能……”

我从二人的采访内容中发现了问题。K君深知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付诸了实践,所以最后获得了很好的成效。

而N君只是一味地模仿他人觉得有用的学习方法,却并没有确定真正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成效的学习方法

我总结出了心得:原来如此,学有所成之人与学无所成之人的区别在于他们是否采用了适合自己大脑的学习方法。

学习有所成效之人会确立一套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这套方法,所以他们能够获得显著的学习成果。而越是埋头努力却无法获得学习成效的人,越容易一味模仿并反复尝试他人推荐的方法或技巧。可是,如果该方法并不适合自己,那么最终也很难取得进步。这样一来,他们又会去模仿新的学习技巧,陷入一个螺旋形向下的恶性循环。因为不断重复这样的低效行为,最终便很难取得成果。

从那之后,我在咨询会和研修班中接触学生的时候,对他们每个人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很感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来越确信“学习有成效的人都有一套适合自己大脑的学习方法”。

反之,我也深刻地感受到,学习难有成效的人,往往都会在并不了解自己大脑特性的情况下,一味盲目地重复尝试他人的学习方法。

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大脑的学习方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学习成果呢?本书会一步一步地教你。如果能够使用适合自己大脑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就会有飞跃性的提升,所以请您务必继续读下去。

为什么他记忆力那么强

下面应该进入与学习方法相关的内容了,但在此之前,我想先回答一些我的学生曾经问到的与学习相关的问题。先解答了这些疑惑,才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适合大脑机能的学习方法”这个概念。

那么,首先是第一个问题——“记忆力好的人与记忆力差的人到底有哪些不同?”

正在读这本书的你,想来应该也多多少少想要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吧。但是,在这里我有一点想要告诉你的是“人类是一定会遗忘的生物”。

发现这个事实的是19世纪德国的实验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艾宾浩斯在实验中,将无意义的字母每三个一组,分为若干组让受试者记忆,并记录其遗忘的时间和数量,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出了图表(见图1)。这个实验的结果表明,人们记住的内容在20分钟后会遗忘四成以上,在1天后会遗忘七成以上。也就是说,如果放任不管,记住的东西在当天就会忘掉大半。

若要去定义何为记忆力好的人,绝对不是“过目不忘”这种荒谬的词语。

因为人的大脑本身就是为了遗忘而设计的。

对记忆力好的定义准确说应该是“具备优秀的回忆能力,能够将记住的内容想起来”。

相比记住内容,我们更应该在回忆内容上下功夫。

营造有助于回忆知识的环境秘诀那么,要如何营造一个有助于我们回忆的环境呢?

从脑科学的角度而言,我们的学习效果一般由两大要素相乘而得,即“反复×冲击”。

只要尽可能增强这两大要素,学习的效果就会得到显著提高。

“反复”即反复学习,比如,通过反复拼读来背诵单词、考前复习时反复做练习题等,这些可以说是最能增强“反复”这一要素的学习范例了。

那么另一个要素“冲击”又是什么呢?

这里所谓的冲击指的是“在学习中带入感受和情绪等‘感觉’”。也就是说,比起机械地反复学习,带着情感的学习更能够对大脑产生冲击,让所学知识留下痕迹。

例如,比起机械地反复背诵单词,一边读有例句的文章一边背诵会给我们的大脑注入情感,让我们更容易记住。

喜欢的电影和小说很容易打动我们的内心。同样的道理,故事也具备唤醒人们情感的能力。

像这样带着情绪、感受、感情去反复学习,就会增强学习内容对大脑的“冲击”。这种冲击便是加强学习效果的要素之一。

记忆力好的人,也就是回忆能力很强的人必然都会反复学习,自然也很擅长在反复学习的过程中带入“感觉”这一要素。

本站所有数据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处理。
联系我们:zgl9888@163.com  湘ICP备2021007205号
友情链接  诸葛前沿
Copyright©2023  每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