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范如国 -pdf、txt、mobi、kindle、epub电子版下载

发布时间: 2025-09-04    访问量: 184

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武汉大学教授范如国

图书简介

《博弈论》共分十章,涵盖了非合作博弈理论、合作博弈理论和演化博弈理论。主要介绍博弈论的基本理论、静态及动态博弈理论、重复博弈、合作博弈理论和演化博弈等理论,这些内容选择的难度和写作结构对于博弈理论的初学者来说是比较合适的,通过对这些相关内容的了解和学习,可以把握博弈理论的主要内容。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博弈论
第一节 博弈论基本概念
第二节 博弈论的典型模型
第三节 博弈的分类及其要素
第四节 博弈论的产生与发展
第五节 博弈论与经济
第二章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第一节 静态博弈与占优策略均衡
第二节 纳什均衡
第三节 纳什均衡的应用
第四节 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第五节 纳什均衡的存在性
第六节 多重纳什均衡及其选择
第三章 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
第一节 动态博弈的扩展式表示法
第二节 逆向归纳法
第三节 子博弈和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
第四节 动态博弈模型
第五节 动态博弈中的同时选择行为
第六节 逆向归纳法的局限性和颤抖手均衡
第四章 重复博弈
第一节 重复博弈基本理论
第二节 有限次重复博弈
第三节 无限次重复博弈
第五章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第一节 贝叶斯纳什均衡
第二节 贝叶斯博弈与混合策略均衡
第三节 拍卖理论
第四节 机制设计理论及显示原理
第六章 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
第一节 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的表示
第二节 精练贝叶斯均衡
第三节 柠檬博弈模型
第四节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第七章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第一节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海萨尼转换
第二节 空口声明博弈
第三节 信号博弈
第四节 不完全信息下的谈判博弈
第五节 有限次重复囚徒困境中的声誉模型
第六节 四种均衡概念的比较分析
第八章 静态合作博弈
第一节 合作博弈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核心与稳定集
第三节 沙普利值及其应用
第四节 谈判集、内核与核仁
第九章 动态合作博弈
第一节 两人微分合作博弈
第二节 多人动态合作博弈
第十章 演化博弈理论
第一节 有限理性与演化博弈理论
第二节 两个演化博弈的例子
第三节 演化稳定策略
第四节 模仿者动态模型
第五节 个体学习机制

试读

一、关于博弈

“博弈论”是一种“游戏理论”,来自英文“Game Theory”。“Game”的基本意义是游戏,因此“Game Theory”就是一种“游戏理论”。

古语云:世事如棋。生活中的每个人就如同棋手一样,在一张张看不见的棋盘上布设一颗棋子,努力争胜。看一下对弈的情景,精明谨慎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人人争赢,下出诸多精彩纷呈、变化多端的棋局。博弈论就是研究棋手们“出棋”时进行一个个策略选择时理性化、逻辑化的部分,并将其系统化为一门科学。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且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选择。事实上,博弈论也正是衍生于古老的游戏如象棋、围棋、扑克等。数学家们将这些具体的问题抽象化,通过建立完备的逻辑框架和体系来研究其变化及其规律。

在我国把“Game”和“Game Theory”译成“博弈”和“博弈论”,学术味很是浓郁。因为虽然“博弈”的通俗意思不过是对弈、赌胜,但它毕竟是一个不常用的带有文言色彩的词,因此给人以较强的理论色彩,甚至有点高深莫测的感觉。这又可能会使得一些博弈论的爱好者有些不敢去碰关于博弈论的书。不过,对更多的具有探讨求新精神的读者来说,用“博弈”和“博弈论”这种学术味很浓的名称,而不是“游戏”和“游戏理论”等容易让人觉得过于平常的称呼,更可能会让他们觉得值得一读,进而去做全面的学习和了解,不至于错过掌握其精髓的机会。事实上,博弈论对于一切对策略问题严肃认真的读者,对于所有想要经商、从政、从事法律工作,或想要兴邦定国的人,也包括那些想在比赛竞技中成功取胜的人,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工具,是开拓思路和提高决策理论水平的思想宝库,错过了解它的机会是非常遗憾的。

博弈论主要研究人们的策略的相互依赖行为。博弈论认为,人是理性的,即人人都会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最大化自身的利益,同时人们在交往合作中利益有冲突,行为互相影响,而且信息常常是不对称的。博弈论也研究人们的行为,在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决策的均衡等问题。

博弈论是人们深刻理解诸如经济行为和社会问题的基础。现在人们说的博弈论,一般指非合作博弈论。它的特征是:人们行为相互作用时,当事人不能达成一个有约束力的协议。或者说,行为人之间的合约对于签约人没有实质性约束力。例如石油卡特尔欧佩克的产量协议,对于其成员国就没有约束力。对方心里想什么自己不知道,自己也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心里想什么。因此,协议经常不能坚持到底,总有一国率先增产降价以谋求自己更高的利润。但是,如果借助纳什均衡的概念,我们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纳什均衡是一种策略组合,给定对手的策略,每个参与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也就是说,纳什均衡是一种僵局,其他参与人的策略一定,没有任何人有积极性偏离这种均衡的局面。经济学中的完全竞争均衡,就是纳什均衡,因为买卖双方都是按照既定的价格进行交易量的选择,结果导致了零利润。把上述思想应用于现实经济、政治等境况,可以得出许多有启示性的结论,加深我们对于人们的社会行为的认识。

由于博弈论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在各博弈方之间的策略对抗、竞争,或面对一种局面时的对策选择,因此博弈论在我国也被称为“对策论”,具体的博弈问题则被称为“对策问题”。其实,用“对策”和“对策论”称呼博弈和博弈论并不是很恰当,因为“对策”在实际中常被用来表示具体的应对方案,而博弈论所研究的决策问题却是有开始、有结束、有结果的整个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常常包含多个面对一定局面的对策选择,而问题的解则常常是由一组对策构成的一个完整的行动计划。

此外,在博弈论中,虽然每一方都要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但博弈理论和优化理论也有较大的差别。优化理论可以看成是单人决策,而博弈理论可以看成是多人决策。

在优化理论的决策过程中,影响结果的所有变量都控制在决策者自己手里;而在博弈决策过程中,影响结果的变量是由多个博弈者操纵的。如企业在追求自身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总是假定外部的条件是不变的,这是一个优化问题,而不是博弈问题,因为除了给定的外部条件外,剩下的因素都由决策者来控制,决策者自己就能控制决策的结果;如果外部条件是可变的,有其他主体参与,这时的决策过程就变成了一个博弈过程了,因为决策的最终结果不但取决于决策者本身,而且也取决于其他决策者的决策。

而且,优化过程是一个确定的过程,因为做出决策后,确定的结果就出来了。博弈过程也有确定性,因为决策各方的决策做出后,每一方的收益就确定了;但博弈过程更多的是不确定的,因为在一方做出决策后,影响结果的变量还有众多的其他博弈者的决策,在不知道其他博弈者决策的情况下,结果就不确定。例如,在一次产品削价竞争中,某一方发起削价竞争是一个决策。如果发起削价竞争,其他企业肯定有所反应,必然会有一个确定的结果存在,这是确定性的表现,但是最后的结果如何,取决于对方企业如何应对,所以在发起削价竞争时,并不能知道确切的结局会怎样,这就是不确定性的表现。由此可以看出,因为博弈的广泛存在,使得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做任何决策时,实际上都受到其他人决策的影响,并对我们做决策产生一定影响,决策的结果除了由我们自己决定外还要受到其他决策主体的影响。

二、博弈的定义

下面我们给出博弈的定义。

博弈定义:博弈是指一些个人、团队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可能的行为或策略集合中进行选择并实施,各自从中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

博弈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在经济学中,博弈论是研究当某一经济主体的决策受到其他经济主体决策的影响,同时,该经济主体的相应决策又反过来影响其他经济主体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

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一个标准的博弈应当包括参与人、行为、信息、策略、次序、收益、结果、均衡八个方面。

1.博弈的参与人(Player),又称“局中人”,也称为“博弈方”,是指博弈中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后果,以自身利益最大化来选择行动的决策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如厂商、政府、国家),局中人以最终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对我们来说,只要在一个博弈中统一决策、统一行动、统一承担结果,不管一个组织有多大,哪怕是一个国家,甚至是由许多国家组成的联合国,都可以作为博弈中的一个参加方。并且,在博弈的规则确定之后,各参加方都是平等的,大家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则办事。为统一起见,本书将博弈中的每个独立参加方都称为一个“博弈方”。

2.博弈行为(Action),是指参与人的所有可能的策略或行动的集合,如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决策中的各种商品的购买量;厂商利润最大化决策中的产量、价格等。根据该集合是有限还是无限,可分为有限博弈和无限博弈,后者表现为连续对策、重复博弈和微分对策等。

3.博弈信息(Information),是指参与人在博弈过程中所掌握的对选择策略有帮助的情报知识,特别是有关其他参与人(对手)的特征和行动的知识,即该参与人所掌握的其他参与人的、对其决策有影响的所有知识。

4.博弈策略(Strategies),又称战略,是指参与人可选择的全部行为(Actions)或策略的集合,也就是指参与人应该在什么条件下选择什么样的行动,即规定每个博弈方在进行决策时,可以选择的方法、做法或经济活动的水平、量值等,以保证自身利益最大化。在不同博弈中可供博弈方选择的策略或行为的数量很不相同,在同一个博弈中,不同博弈方的可选策略或行为的内容和数量也常不同,有时只有有限的几种,甚至只有一种,而有时又可能有许多种,甚至无限多种可选策略或行为。

5.博弈的次序(Order),即博弈参加者做出策略选择的先后顺序。在现实的各种决策活动中,当存在多个独立决策方进行决策时,有时候需要这些博弈方同时作出选择,因为这样能保证公平合理,而很多时候各博弈方的决策又有先后之分,并且有时一个博弈方还要作不止一次的决策选择。这就免不了有一个次序问题。因此界定一个博弈必须规定其中的次序,即使博弈的其他方面都相同,次序不同一般就是不同的博弈。

6.博弈方的收益(Payoff),又称支付,是指参与人从博弈中做出决策选择后的所得和所失,它是所有参与人策略或行为的函数,是每个参与人真正关心的东西,如消费者最终所获得的效用、厂商最终所获得的利润。由于我们对博弈的分析主要是通过数量关系的比较进行的,因此我们研究的绝大多数博弈,本身都有数量关系的结果或可以量化为数量的结果,例如收入、利润、损失、个人效用和社会效用、经济福利等,即“得益”。得益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它们是分析博弈模型的标准和基础。

7.结果(Outcome),是指博弈分析者感兴趣的要素集合。

8.均衡(Equilibrium),是指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或行动的组合。这里的“均衡”特指博弈中的均衡,一般称为“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

均衡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均衡即是平衡的意思。在经济学中,均衡意即相关量处于稳定状态。在供求关系中,如果在某一商品市场的某一价格下,想以此价格买此商品的人均能买到,而想卖的人均能将商品卖出去,此时我们就说,该商品的供求达到了均衡。此时的价格可称为均衡价格,产量可称为均衡产量。均衡分析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析。

博弈中的均衡,是指一种稳定的博弈结果,但不是说博弈的结果都能成为均衡。博弈的均衡是稳定的,是可以预测的。

以上八个方面是定义一个博弈时必须首先设定的,确定了上述八个方面就确定了一个博弈。博弈论就是系统研究可以用上述方法定义的各种博弈问题,寻求在各博弈方具有充分或者有限理性(Full or Bounded Rationality)、能力的条件下,合理的策略选择和合理选择策略时博弈的结果,并分析这些结果的经济意义、效率意义的理论和方法。

本站所有数据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处理。
联系我们:zgl9888@163.com  湘ICP备2021007205号
友情链接  诸葛前沿
Copyright©2023  每日阅读